跳到主要内容

阿不成长树

介绍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条清晰的路径,这条路径决定了他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条路叫做成长之路。

它需要父母精心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项目便是对我的女儿阿不的成长之路的设计和记录,我称之为阿不成长树。也希望它能够帮助阅读本文的你更好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内容

成长树的主要内容包含以下2部分,分别从时间和内容这两个维度展开:

  • 成长时间轴:成长时间轴以时间为角度,描述了孩子成长的每个年龄阶段所适合的养育活动。
  • 成长能力树:成长能力树从不同的方面来描述孩子成长的内容。

设计想法

父母是孩子的土壤,教育是一个灵魂点亮另一个灵魂。

作为孩子的土壤和领路人,其实最应该被教育的是父母自己。没有人生来就是好父母,但是好的教育方式是可以习得的。

因此,我将致力于成为更好的父母,并将其作为我一生的事业来打磨。而阿不成长树,便是这个事业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项目。我会通过阿不成长树来记录和设计她成长每个阶段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断反省和完善自己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发挥她的天性,让她能够全面发展,活好自己的人生。

—— 记录于2022年4月17日

原始记录(以下为已过时的内容)

设计想法(旧)

(创建于2020年10月18日)

参考游戏中角色成长的机制,设计孩子成长树,并通过玩游戏赢得奖励的方式,让孩子获得成长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 同一个知识或者技能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我们要针对孩子各年龄成长阶段的特点,为她设计特定的学习游戏。

从学习内容的角度讲,以金钱教育为例,在小的时候要让她知道金钱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金钱这个东西,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获得金钱就够了;等她大一些了,要让她知道这个社会上和金钱有关的专业通识知识,比如经济学,金融学的入门概念,给她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财商;同时还要同步穿插着让她了解如何防范和金钱有关的诈骗,如何做和金钱有关的选择和谈判等等。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讲,幼儿和儿童阶段的金钱教育,更多地是以感性认识和游戏的方式为主,只需要掌握常用的关键技能即可;等上了初中和高中,就可以逐渐转变为理性系统的学习方式,让他更多地掌握概念及其初步的方法论;等再大一些,就只能给她指引一些个方向,给她充足的资源,让她自由地去探索和深入了解。

2. 成长树的设计可以参考角色扮演游戏的优点,让孩子及时地获得反馈和成就,促使她的好奇心驱使她的成长。

当下的游戏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让孩子主动参与到成长树的建设中来。

比如及时反馈机制可以让孩子立竿见影地知道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对不对。很多时候的学习之所以没有意思就是因为缺少足够的反馈,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场景来给予孩子及时的反馈,让她的认知能够随着反馈从而获得强化。

比如合适的奖励机制能够激励孩子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学习,激发她的兴趣和好奇心。奖励要循序渐进,让孩子能尝到甜头,并且愿意为此付出更多地努力来尝到更大的甜头;同时,奖励的设计可以丰富多样化,让孩子去摸索获得奖励的游戏规则,并逐渐过度到让她能够摸索到社会生活的游戏规则,我认为这是奖励机制的最终目的,让她适应社会的生活。

3. 建议以日常游戏为主要学习方式,寓教于乐,主动体验,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讲道理。

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不会排斥游戏的乐趣,我们可以把知识和技能设计成生活中的一个个小游戏,让她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同时,设计游戏的过程也让我们可以主动学习这项知识,确保学到的内容是合适,并且和她共同成长。

当然,游戏只是一种方式,也有很多种让孩子成长的方式,我们不做任何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都可以让她体验,比如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提前探索一下,并且为她预设一些问题,让她主动探索来寻求答案,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彩蛋来增加乐趣)。

4. 成长活动的设计要结合年龄特点,不要增加太多的负担。

凡事都将就一个度,过犹不及,如果孩子面临繁重的学业,还要抽时间跟父母玩游戏,可能她的意愿会比较低落,甚至讨厌玩这些游戏。

5. 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尽量能够让孩子全面及时地发展。

对知识的掌握范围,我们应该尽量全面,比如尽早开展性教育,适时开展情感教育,补充学校教育所缺失的部分,并且教授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项知识和技能。

报恶信也是做父母的应该做的事情,孩子从我们这里得到是病毒的疫苗,她可以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不太好的关于世界和现实的知识,并且及时获得铠甲,这总比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甚至遭受不必要的伤害之后再习得要好的多。

6. 所有活动或游戏的设计都要明确目的和目标是什么,以免偏离了主题。

方法

  1. 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点,明确该阶段要做的事情,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2. 制定对应阶段在不同维度的养育活动,并安排到日常生活中;

问题思考

  1. 回想自己的人生,有哪些重要的人或事塑造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智模式?这些特质对于自己获得当前的生活有什么帮助和损害?尝试分别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思考。

参考资料

  • 《全脑开发专家方案》,高振敏 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从出生到3岁》,[美]Burton L.White,宋苗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