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18个月体检记录

背景

孩子一岁半了,我们想了解下孩子当前的发育水平以及下一步养育的方式,最好的方法便是给她做一个体检。

体检机构的选择很重要,由于我们比较认同循证医学的理念,因此找了一家循证的儿童医院(西安佑贝儿科门诊),并且预约了一个比较有资历的大夫做体检。

以下记录了体检的过程和关键问题。

体检内容

体检的内容基本都差不多,身高体重,眼睛,耳鼻喉,口腔等方面的常规检查,以及动态方面的行为评测。

常规检查

身高和体重

身高、体重、头围、胸围,这些主要是看孩子身体发育的程度的,根据相关的生长曲线即可评估孩子当前发育的状态。比如是偏瘦还是超重,从而为日常饮食、活动量等方面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

其中,由于量身高需要孩子躺下来,在身高测量仪器上进行测量,孩子对于陌生环境非常害怕和抵触,身高很难量准。并且一旦孩子产生了恐惧的情绪,也会影响接下来的检查。因此,我觉得量身高适合日常在家进行,趁着孩子睡着或者不抵触的时候进行。如果必须要在体检的地方测量,建议放到最后,以免影响孩子的心情,为后面的测量带来不利。

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视觉的发育很重要,但我们并不一定知道正确的养育方法。

阿不在12个月体检的时候有些散光,虽然说那个阶段的孩子有散光很正常,但是我们还是不希望她有散光。本次体检,她依然有散光,但度数有明显的下降。

在生活中,对于眼睛最好的保护方式其实是多参加户外活动。每天要保证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这样既促进了大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视力的发育。

同时要注意光线的变化,如果外面太阳太晒了,要给孩子戴墨镜或者帽子,如果孩子不愿意,那就打阳伞;如果光线太暗,尤其是在家里,那么即使是白天也要开灯。

此外,眼睛的发育也离不开饮食的保障。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叶黄素、花青素类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尽量少吃含糖的食物。

眼睛的生长在睡眠中进行,因此睡眠质量和时间也很重要,尤其是不要开小夜灯。

同时,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任何电子屏幕都是不合适的。

这些养育方式如果不注意,或许现在看不出来影响,但当孩子老的时候,债务就全来了,比如白内障之类的。因此,我们实际是在为孩子的一生储蓄。

牙齿

牙齿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地方,即使它其实非常重要。牙齿的质量其实决定了生活的大部分质量,甚至还影响智力,影响晚年的生活(比如老年痴呆症)。

对于3岁以内的小朋友,一旦长牙了,就要注意牙齿的清洁。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要刷牙,大人给孩子刷,用可以吞咽的牙膏,一次挤米粒大小,一次沾一点,让孩子尝到甜头,她就愿意配合。切记不要让她自己刷,一方面是她不会刷,一方面是她会把牙膏一次性吃掉,起不到刷牙清洁的目的。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刷,那就要增加一个被动保护牙齿的方式,涂氟。3个月一次。

这次给阿不涂氟实在是让我们印象深刻。涂氟要把孩子的嘴弄开,在每颗牙齿上都涂上一层小衣服来保护牙齿。那孩子又听不懂,当然是抗拒和排斥了。

涂氟全程我们四个人把阿不按住不让她乱动,就这都费了老大劲儿。她还从头到尾一直在哭,甚至是嚎叫,听得让人心理难受极了,我这个老父亲事后都差点掉泪。但长痛不如短痛,治疗不如预防。涂氟能够避免未来蛀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必要的痛苦还是值得的。

行为评测

行为评测作为此次体检的重点,也是和大夫交流最多的项目,我要着重记录一下。

儿童发育行为评测包含以下5个方面,大夫会根据一些相关问题来评估孩子当前的发育水平。

  • 大动作。
  • 精细动作。
  • 适应能力。
  • 语言。
  • 社交行为。

举个例子,18个月的孩子应当能够自己抓着栏杆上下不太陡的楼梯了,如果她能够做到,说明她大运动的发育水平就是18个月的,是符合月龄的。如果她还做不到,说明她发育水平欠佳;如果她还能做的更多,那她可能在这方面已经发育到19个半月甚至更多了。

我记得大夫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就是不管孩子发育到什么程度,是早也好,是晚也好,她最终都要从笨拙走向熟练,这个路是不能省的,任何人都是一样。举个例子,孩子总要学会跑步,如果她现阶段应当会走了但还只会爬,也许是先天发育的迟缓,也许是大人引导的太少,不管怎样,她最终要学会跑步,中间的过程一步都不会少的,该摔的路也要走,该爬起来的坑也要走。

所以,没必要为孩子现阶段发育滞后而焦虑,也没必要为孩子发育的快而自喜,这都是她的必经之路而已。我们做父母的,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她现阶段应当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我们应当给她创造什么样的条件,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引导她,让她的天性得到释放,这才是父母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从阿不这次评测的结果来看,整体处于正常发育的水平,部分维度发育得比较超前,但超前的也不多。

几个比较重要的点,我单独拿出来说一下。

精细动作

在精细动作的评测中,大夫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你的孩子能不能串珠子?就是用线来串纽扣这种程度”。我们的回答是,没试过。

大部分问题我们都能回答她能做到或者不能做到(即使部分做到也算不能做到,因为没有真正掌握),但这个问题我们没法回答,因为我们没有尝试过。

这暴露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精细动作的养育方面,我们存在缺失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去补足的地方。也许孩子在这方面已经拥有了能力,但是由于我们的无知导致这部分能力没有被发掘出来,这就限制了她的发展。

因此,从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就在于,及时了解孩子当前发育的水平,在多个维度上给她创造对应的环境,并尝试引导她让她释放自己的能力。这一方面有利于她自身能力的发育,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她的自信和自尊,让她知道,原来我还能办成这件事儿,我真厉害。

其实从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发现她能拾起来地上的头发丝,她是有这个能力的,我们需要做的其实是更进一步地引导她,让她做一些更高级的活动,进一步地发展精细程度的手眼配合。

适应能力

这方面我仅举一个例子说明,那就是认颜色。

认颜色是培养宝宝的认识能力,但我们如何知道宝宝真正认识了这个颜色呢?

我们或许会拿一个红积木告诉他,这是红色的;然后再拿一个绿色的积木告诉他,这是绿色的。但是下一次我们拿了一个红旗给他,问他是红色的吗,他还有反应吗?

再或者,我们拿一个红旗问他,这是红色的吗?他点点头,或者说是。下次我们见到一辆红色的汽车,问他,这是红色的吗?他又点点头,或者说是。你就认为他认识了这个颜色,但真是如此吗?如果没有引导式的提问会怎样呢?

我们作为他的家长或者亲属,对宝宝是充满宽容的,但是别人并不会如此。什么叫真正认识一个颜色。那就是他看到红色的东西,不管那是什么,都能够主动地表达出来那是红色,不需要引导式的提问,这才是掌握。

看到一个红旗,他说红色;看到一个苹果,他说红色;看到跑过来一辆红色的小汽车,他主动指着说这是红色。这才能证明他真的认识了红色。

这也给我们家长一个提醒,那就是要让孩子认识一样东西,一方面要剥离事物的其他属性,只保留共性,让他认识到这个概念的本质;另一方面,要能够让他主动地表达出来,其实表达就比理解高那么一点点,但这一点点是很关键的。

语言

最后聊聊语言,因为这次体检我们非常关注孩子在语言方面的发展。

阿不的语言发育程度处于正常水平,没有滞后,也没有超前,她能够说出超过20个单词的发音,并且能够通过这些单词来传达信息,比如“打开(打打)”,“妈妈”,“抱抱”等。但是也仅此而已,大多数时候,她更愿意指一个东西啊啊大叫让大人来说那是什么,或者通过身体动作来表达意图,比如不满意了就坐在地上。

和大夫花了很长时间交流这方面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孩子说话少,或者不愿意说话,其实是大人引导的方式不对

天天和阿不玩的最多的是她的姥爷,阿不也非常愿意和她姥爷玩。当阿不想要一个东西,或者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由于她还不会说出那个事物的正确发音,往往会通过啊啊大叫,或者指着那个东西来表达意图。这时候,她的姥爷就很快体察到了她的意图,并且及时地满足了她。这就导致她并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就能得到满足,那她自然也就不需要说了。

再或者,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使用这样的对话:“那是不是一辆小汽车?”,孩子可能会点点头,或者说个“是”;然后我们又问她“这是个凳子,是不是呀”,孩子说个是,然后对话就结束了。我们还认为,看,我们孩子啥都认识,只是不会说而已。

错了。

孩子不会说,是因为我们缺乏正确的引导方式。

在第一个例子里,阿不的姥爷及时回应了阿不的需求,让她认为不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就能够得到满足;而在第二个例子里,我们和孩子的对话缺乏引导式的互动,孩子很简单地说个“是”或者“啊”,这段对话就结束了,她也不需要说出那个物体的名字。再者,由于孩子大运动发育得比语言要好,她有情绪,有诉求,不知道怎么通过语言来表达,那就只能通过动作来表达,比如不满意或者生气了,就只能坐在地上耍赖,或者大声哭喊来表达。我们还错以为阿不的脾气赖,但实际或许不是这样,我们不应该过早地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

此外,我们还给阿不买了很多绘本,教她认识各种各样的东西,她甚至也都能指对,但是仍然不会说。看起来她好像都认识,我们引导的也挺好,但这实际上是拔苗助长。孩子在这个阶段实际还没有能力认识这么多东西,但我们的期望比较高,远远超出了她这个阶段的能力,她会觉得说这么多不同组合的发音很困难,于是她更容易选择放弃去说,而是指给大人,让大人来说。时间久了,这种方式会更加抑制她的语言发育。

那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让语言成为她表达自己意愿和请求的首要方式。我们多鼓励孩子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比如把她想要的玩具或者零食放到高处,引导她让她自己说出来,我们再拿给她。次数多了,她就能够意识到只要自己说出来,大人就能做出满足自己的行为,那么她就更愿意去说,而不是坐地上耍赖,或者咿呀乱叫。

其次,我们要多创造互动式的谈话,让孩子说得更多。将“是不是”类型的问句替换成“那是什么”的引导,让孩子主动说出答案,这有利于鼓励他们用正确的词语来表达。比如,我们不再说“这是不是一只小狗狗呀?”,或者“这是一只狗狗吗?”,而是说“这是什么?阿不,你说,这是什么呀?”,来引导她主动说话。同时要注意,引导不是逼迫,如果她不说,那我们就告诉她这是什么,比如说“这是一只狗狗,小狗狗”,“你看,那里还有一只狗狗”,说得多了,下次再问她,可能有一次她就能发出来“狗狗”这个音了。我们再鼓励鼓励,慢慢的她就能能够熟练地说出来了。

最后,我们要适应孩子当前发展阶段的特点,让她蹦一蹦就能够到。与其教她认识一堆生活中不常见的东西,不如做减法,先教会她与她生活息息相关,天天就能见到的几个东西,让她先能够正确地说出这些东西,比如“妈妈”,“打开”,“吃”,“高高”等等,强化这些词语的学习。等到她这些词汇掌握熟练之后,再教给她新的东西。随着她掌握的词语越来越多,等到她2岁的时候,慢慢的就能够通过组合词语来说出完整的句子了。如果现阶段教的太多,会挫伤她的积极性,让她不愿意尝试过多的词语,反而会减缓语言的发育。

小结

以上就是本次体检的主要内容了,其实当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时,稍微改变一下方法,改变一下环境,情况立马就有所改善了。

我们发现阿不其实是有串珠子的能力的,并且当我们放开了让她自己掌控自己吃多少饭的时候,她也并不会因此多吃或者少吃,她的自控力也摆脱了我们的束缚。当我们采用了正确的刷牙引导方式后,她也愿意让她的妈妈拿着牙刷给她刷牙了,在这之前是一件基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最让我们意外的是,通过收起一些多余的书籍和声光电玩具,改变我们的说话方式,阿不这两天自己愿意说的话变多了,至少她愿意发的音变多了,甚至还发出了一些之前从来没发出过的音。

所以,还是那句话,当孩子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当先问问自己,是不是我们哪里没做好?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孩子一定会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