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给自己一个深度年

· 阅读需 6 分钟
Software Engineer

本想给过去的一年写个总结,却发现乏善可陈。

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在虚无中探索,在忙碌中成长。

但好在所有的思考都是算数的,所有的探索都有结果。

2023,我将以一个深度年来开启从而立走向不惑的道路。

从何而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时常面对这样几个问题:

  • 每天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事情,但有效的积累太少;
  • 每天会看到、听到很多消息,但是回想时却记不起来什么内容;
  • 个人知识管理做了很久,但大多是在整理,并没有改善工作和生活;
  • 能感觉到未来将会面对很多挑战,但并没有做好准备,并为此感到焦虑;
  • 年龄随着时间在增长,但并没有觉得获得与之匹配的成长速度,有原地踏步的感觉;

这些问题让我感到虚无、焦虑、担忧和不甘,于是我尝试去寻找答案。

我尝试记录每天做了哪些事情,随时记录所思所感;

我尝试去梳理每天的活动,找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优先去做;

我尝试去列出人生应当聚焦的范围,梳理出了值得深耕的7大关键领域;

我尝试改变日常的生活习惯,不再经常无意识的刷新各类消息和新闻;

我尝试不同的知识管理工具,重新思考人生的管理方法。

……

在探索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个叫“深度年”的概念,那是我在浏览Flomo笔记工具创始人少楠的文章中发现的,这让我眼前一亮。(推荐:使用Flomo随时随地记录灵感非常好用,工具教程里也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理念)

我隐约感觉到,这或许能给我带来关键的启发。于是我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了一下这个叫“深度年”的东西。

什么是深度年

直观:聚焦深度,而不是广度

如果从直观感受上来认识深度年,它或许会是这个样子:

你提高已有技能而不是学习新的技能。 你消费的是你已经保存的各种媒体,而不是去获取更多。 今年不允许有新的爱好、器材、游戏或书籍。 相反,你必须在你已经拥有的或者已经开始的东西中找到价值,深入挖掘价值和充实他们。 转向已在你的房子里的那些财富进行选择。

这些话源自于这篇文章:Go Deeper, Not Wider,应当是深度年的出处了。

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要关注事物的深度,而不是追求广度。是一种聚焦,而不是发散。

比如这样:

以往我每天会刷很多新闻,微博、头条、知乎、朋友圈等等,看到好的内容就扔进收藏夹吃灰,实际可能我再也不会看。

但深度年的玩法是,我不再每天刷那么多信息了,我开始好好阅读我的收藏夹,从中汲取被自己精挑细选之后的营养。

以往我每年会买很多书籍,培养很多爱好,买很多乱七八糟的潮品好物。

但在深度年里,我转向去好好阅读已经买过的书籍,专研一项爱好,用好家里已有的工具。

换句话说,我们挖掘存量的价值,而不是盲目追求增量。

这样理解很直观,也很简单,但深度年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有更深一层的认知。

本质:改变注意力结构,对抗信息过载

我们仔细想想在深度年的玩法里,是什么发生了改变?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或许有助于我们了解深度年的本质。

首先,我们不再关注广度,而是聚焦深度,是什么发生了改变呢?

是我们的注意力,也就是我们关注什么,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我们的大脑每天会经手成千上万的信息,有的是我们自发思考的,更多的是外界传递进来的。

我们会思考今天吃什么,我们会关注今天发生了什么新闻,有哪些八卦,我们会看到新鲜有趣的小视频等等。

这些信息都会占用我们的注意力,消耗我们的精力,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这些信息的数量是巨大的,仅仅是一天内产生的信息量就足以塞满一整个图书馆;但我们的大脑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很容易发生信息过载。

换句话说,我们每天都在处理过量的信息

但我们每天都生活的好好的,并没有被过量的信息冲坏了脑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大脑拥有一项自我保护机制,那就是在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清空缓存。

不信回想一下昨天看了什么东西,发生了什么八卦,做了什么事情,你可能只能记起一半;如果是上周的话,可能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因为大脑都帮你清理了,这样你才能在当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注意力。

在深度年里,我们会有意识的控制信息的来源,控制信息的内容。

我们不再让信息不受约束的进到大脑里,而是有选择的看或不看哪些信息,就像我们为注意力的大门安排了一位保安,只有经过我们同意的信息才能进来。

这样,我们就能够主动的选择看什么,不看什么,看多少,要不要看,而不是被动的被劫持。

所以,深度年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改变注意力结构,有效地帮助我们对抗信息过载

其次,我们为什么要改变注意力结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聚焦深度而不是广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它又有哪些弊端呢?

在没有深度年的时候,大量的信息肆无忌惮的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注意力被无情的劫持到不受控制的地方。

而注意力是一种关键的稀缺资源,你的注意力放在哪里,你的时间就会花在哪里,你的生活就在哪里。

我们人人都想要幸福的生活,想要事业有成,想要健康,想要赚大钱,想要考出好成绩,等等。

但这些都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足够多的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所积累,有所进展。

但我们真的把精力花到这上面了吗?我们每天关注的内容对这些有建设作用吗?

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我们从小就听过,我们都知道猴子的做法是错误的,但我们每天却都在做着猴子做的事情。

有事儿没事儿就拿起手机刷一刷,看看新闻,看看视频,玩玩游戏,放下手机一阵无聊,于是再来一遍;

今天想点这个,明天捣鼓点那个,白天聊聊八卦,晚上刷刷剧,在强烈的困意下结束一天;

任何事情都要上纲上线,要么争论个你死我活,要么吐槽到天荒地老,不能有一点亏待;

好不容易开始做一件事,没多久就开始分心,看看有没有新消息,嘴里也不能闲着,好像什么都干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干,下次从头再来。

人生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就是最大的限制,如果我们天天都在做着猴子掰玉米的事情,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我们自己宝贵而有限的人生。

而深度年就是这些问题的一剂解药,它帮助我们思考我们真正关心的东西,把我们宝贵的注意力重新握到自己的手里,让我们在关心的领域中持续精进,进而带来想要的回报。

深度年帮助我们聚焦我们真正关心的东西,那有所关注就会有所不关注,因为注意力是有限的。我们关注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东西,就会不关注对我们来说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在这种取舍下,我们也要警惕陷入管窥效应的陷阱中,从而忽略了一些可能很关键但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事物。

因此,在聚焦深度的前提下,我们也要适当保持一定的广度,让视野保留落在其他事物上的机会,从而避免遗漏。

这就是一个度的调整,多一些深度,少一些广度,而不是只要深度,不要广度。

我的深度年

在深入了解了深度年的概念之后,我认为我非常需要这样的实践。

因为深度年能够为我时常面对的问题带来有效的解决办法,帮助我实现理想的生活。

在人生的第3个十年里,我本就打算以“从而立走向不惑”作为最重要的主题进行思考和实践,重塑自己和生活。而在这条道路上,以一个深度年作为开端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会以自己的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启一个深度年,在年终的时候进行一番回顾和总结,看看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我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我还会面对哪些新的问题。

如果要许一个新年愿望的话,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不断深挖,持续精进,在变化的时代里能够稳稳地扎根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按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