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福润摇篮伟丰花园幼儿园开放日活动
今天带着老婆和阿不一起去伟丰花园幼儿园参加开放日活动,有些触动我的地方,是为一记。
一切为了孩子
这所幼儿园首先触动我的是创办背景和办学理念。它是一位中年得女的父亲为了解决女 儿上幼儿园的问题而开办的,这就决定了这群幼儿园的根基是爱。
而这位父亲,也就是陈老师,他认为,人生会经历很多阶段,会遇到很多坎坷,而正是童年时期的经历让孩子拥有了能够在大风大浪中幸福生活的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在0-7岁这个阶段打牢地基,这个地基不是她具体解决某个问题的能力,不是学到某项技能的能力,而是一种人生底色。
它是一种对世界最基础的感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还是丑陋的?亲人朋友之间是充满感情的?还是冷漠的?幸福是不是值得追求的?
它也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最初时刻的想法。我怎么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事件?我是倾向于抱有希望的?还是不抱指望的?我是选择主动行动?还是被动等待?对于别人说的话,我觉得是针对我的攻击?还是善意的提醒?
如此种种决定了一个孩子内心的温度,决定了他的基础三观,决定了他的成长方向,也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轨迹。
引用陈老师的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你希望孩子以后可以成为迪拜塔?还是西安电视塔?
这些对幼儿园阶段的基础认知,与我的想法基本完全一致,这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共鸣。我想要去了解这位父亲更多的想法和经历,也想要一同参与这个比家大一点点的社群的建设,因为我们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一切为了孩子。
养育孩子需要一个社群
在没有幼儿园的时代,孩子从出生之后就跟着身边的人模仿学习。最直接的 学习对象就是父母,但如果家里还有大一点的孩子,那么小孩子就会跟着大孩子学习,大孩子也经常需要帮助父母照顾小孩子。
同时,人是群居动物,孩子也会向周围的人学习,可能是邻居家的孩子,也可能是住在不远处的熟人。
这些人就组成了孩子所熟悉的群体。每个人都是一个模仿学习的对象,孩子会通过海绵式的学习方式获得成长,不论好坏。在这一点上最早认识到其重要性的或许就是孟母了吧。
上面描述的是养育孩子最自然的形态,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家长要工作赚钱养家,养育孩子的责任就转移到了幼儿园的身上。
在幼儿园里,孩子会跟一群和他差不多大的小朋友一起生活,老师负责照料和教育孩子们。对于每一个小朋友来说,他们都要离开曾经最熟悉的群体,投入到一个新的群体中生活。
生活环境的变化不仅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家长来说亦是如此。父母担心孩子会不适应,担心老师无法看护好自己的掌上明珠,担心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担心孩子会被欺负受到冷落。
因此,如何让孩子顺利过渡,成为了摆在所有父母和幼儿园之间的一道难题。
而上午听园长李老师介绍的时候,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她说:
我们这里只不过是一个比家大一点点的地方。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以下几点,这些也是让我非常满意的方面。
首先,孩子在入园前,父母需要给幼儿园提供一份非常详实的关于家庭的介绍。里面主要包含了孩子的基本情况,比如出生细节、生活习惯、过敏原信息、性格特点、亲密关系对象等等;也包含了对父母教育理念的调查,比如父母是如何看待幼儿阶段的教育等等。同时会安排面谈帮助增进彼此的了解。
其次 ,孩子不是一批一起入园的,而是一个一个入园的。每一个班每周只进一个孩子,会由一位老师专门负责和他建立亲密关系,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帮助他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同时也会将反馈实时给到父母。
在一个班级里,孩子的年龄实际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所谓的混龄班。因为小孩子往往喜欢跟着大孩子玩,大孩子往往喜欢跟着大人学习。混龄班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最自然的环境。孩子跟比自己大的人模仿学习,同时也能够学会帮助老师照料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这不就是最初最自然的社群形态吗。
而小班制的配比(师生1:6,一个班最多18人)也让老师能够有足够的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孩子也能够充分地和其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幼小衔接的果果班毕业时,幼儿园还会和家长期望建立一个为期15年的长期关系,因为这里并不只是孩子经历的一个阶段,更是一个孩子曾经生活过的社群,有一群和他建立了深度连接的人和环境。没事常回来看看,也能够看到幼儿园阶段对孩子未来长期的影响。
我们是孩子的榜样
作为父母,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好。我们希望他拥有良好的品质,懂得爱与被爱,勤动手肯思考,充满好奇心,开心健康幸福等等。
从孩子出生,到他拥有这些美好的品质和能力,在世上获得健康和幸福,有一条漫长的旅程。而这个旅程的导游,就是孩子的榜样。
孩子会注视着这个榜样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也模仿着榜样的样子,一点一滴的成长。
这个榜 样,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也就是养育孩子的社群。
其中最重要的榜样是父母,这是与孩子建立连接最深的人,最重要的亲密关系,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如果你自己都不遵守承诺,就不要希望孩子说话算话;如果你懂得尊重孩子,他就懂得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如果你希望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去成为那样的榜样。
而到了幼儿园,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就是老师。
园长李老师在介绍这里教师的资质时,也让我眼前一亮。
首先,每个老师最起码要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士学位,也就是最基础的知识能力要有。
其次,招聘老师时,会让他分享自己的故事,进而了解这个人在童年时期有没有被好好对待过,是否存在一些阴影。因为,只有被好好爱过的人,才懂得爱别人,才能俯下身来爱孩子。
在入职的第一天,会让老师尝试跳大绳,一方面考察协调能力,另一方面也会观察其内心的坚韧程度,是玻璃心,还是橡皮球。
据介绍,这里的老师工作年龄都比较长,除非是因为照顾家庭,一般没有主动离职的,稳定性比较高。
我老婆在大学期间也在幼儿园帮忙带过一段时间的孩子,这里的氛围让她能够感受到每个老师都是温暖的,这和我的感受也是一致的。
同时,在参观园区的过程中,我也观察到带领我们介绍的老师是一位专业、细心、耐心又很和善的人,让我能够愿意把孩子交给她。
尤其是有一位家长讨论到在这里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问题时,这位老师说,看你想要孩子获得自律还是他律。他律就像我们每天工作打卡一样,是一种外在的、短期的行为,而与孩子进行约定,注重培养的是他的自律,是可以让他受用一生的内在品质。
与孩子一同成长
没有孩子的时候,我一向比较关注自己的成长。有了孩子之后,我发现她的成长太快了,每天都不一样,每天都有新发现。
她的个子在长高,头发在长长,会说出新的短语和句子,能掌握新的身体动作。与之相对的,我们成年人可能短时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今天和昨天都差不多,明天也基本如此。
变化的孩子和不变的父母,除了逐渐缩小的差距外,孩子经常能发现父母所意识不到的东西,那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丢弃的东西,比如好奇、质疑、想象、探索、自由、自信等等。
我曾感叹过小朋友们天马行空的画作,也曾惊奇于女儿随口说出的神奇想象,这些内容无论我花多少清醒的清晨也作不出来(清晨常常是我思考和创作的时间)。
同时,我也注意到,在我们这一代,子女和父母往往有着巨大的认知代际,也由此带来了众多的矛盾摩擦。相信我和我的孩子之间也会存在同样的问题。
毕竟,每代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速度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质量更是千差万别。有些人每年都有新变化,有些人只是把过去的一年重复过了一遍而已。
一个家庭想要向上走,想要和睦共处,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相互学习,一同成长,减少认知差异,适当求同存异。
这个基础认知,我在园长李老师的分享中也看到了相似的内容,这让我再一次产生了共鸣。
成长,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群,甚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一个人的时候,我只和 过去的自己比,每年都要有成长;两个人的时候,我和老婆共同约定,要成为彼此越来越好的爱人;三个人的时候,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相互学习。
这种生活理念给我带来的最大的价值在于,我们让生活充满了希望,因为我们一直在成长。
最后
虽然半天的时间很短,很多内容还没来得及了解,中午我就又匆匆忙忙跑去加班了,但是这次活动带给我的收获和感触很大,因为共鸣很多。
养育孩子最舒服的莫过于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带着孩子长大,于春夏看草长莺飞,于秋冬品硕果累累。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安全、健康、快乐、幸福地长大。